来源:新华社
发布时间:2024-05-08
我国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,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亟需解决。智慧农业或将成为回答我国农业强国建设“主体之问”的重要答案。
通过智慧化决策、自动化控制、精准化耕作实现农业生产少人化、精细化,日益成为各地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。不过,当前的智慧农业探索之路也面临基础设施跟不上、数据质量待提升、“智慧”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,需要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性,多方面破解重重关卡。
智慧农业发展有哪些堵点?
近年来,部分地方在智慧农业的探索中取得了宝贵经验,为今后的发展探寻前进方向。但在部分偏远地区,由于地形因素导致地块分散不集中,基础设施尚待补强。比如在一些集中连片的大农场,由于距离信号基站较远或有遮挡物等原因,通信信号仍不稳定,农业物联网无线通信待完善。
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有待补强是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,除此之外,我国智慧农业发展仍需迈过多道“坎”。
农民户均耕地面积小,小地块耕作农户对土地进行投入不划算,社会化服务组织收取的托管费不足以支撑投入。我国农业数据缺乏各类标准,不仅是不同物联网设备、不同农业设施设备数据缺乏标准,政府相关管理数据也缺乏可操作性的标准,客观上造成了数据难以融合。
此外,人才不足也制约了智慧农业的发展潜力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目前在我国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中,信息化实用人才供不应求,影响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。
如何破解智慧农业现实难题?
从政府角度,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,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决策质效。在传统农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角度出发,政府牵头协调多家单位协同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所需基础设施。优化智慧农业资源配置,在各领域、各层面鼓励重点人群、重点企业开展政策部署,激发各主体能动性、积极性,促进智慧农业的发展更进一步。
从农户角度,相关部门、智慧农业企业积极出台鼓励措施,提升农户协助数据采集积极性,探索企业和农户之间数据分红的机制,鼓励各类涉农传感器的安装推广,比如企业可以每年给协助收集数据、维护设备的农民奖励部分农资进行激励。
从企业角度,我国气候多样、地形复杂,部分地区一个县内还有多种小气候,具体建模工作繁重,需要大量的公司进行投入。因此,对基于农业大数据进行建模的公司,给予充分的知识产权保护。允许其对一地耕作模型在一定时间内的独享使用权,以鼓励其进行类似的数据积累和分析、应用探索。
Contact us